毕业生的哪些心理影响了就业
毕业生的哪些心理影响了就业?大学生就业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很大的因素是来自大学生自己心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生的哪些心理影响了就业,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恋家心理。
大部分毕业生毕业伊始雄心勃勃,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正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但也有的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人为地缩小了就业范围,造成了就业困难。
羞怯心理。
在求职现场,常见到有的毕业生面对招聘者的提问,紧张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准备好了的说辞也忘得一干二净,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这样的求职者缺乏自信心,自然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
依靠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外出求职总要由父母、朋友陪伴,便于关键时刻能拿个主意,这些形似大孩子的毕业生,使用人单位对他的能力产生怀疑,用人单位是不会青睐这样无主见无魄力的毕业生的。
造假心理。
有的毕业生深感就业压力的加大,在求职中用伪造学历、编造假荣誉这一"旁门左道”来蒙骗用人单位,以此来敲开就业的大门。殊不知,教育部网上学历认证系统的建立和院校毕业生上网工程的实施,造假已成过街老鼠,这样做只会毁了自己的名声、误了自己的前程。
低就心理。
这部分毕业生深感竞争激烈,自觉技不如人、貌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单位把自己草草嫁出,对就业中的不平等协议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给日后的工作埋下了隐患。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大学生整体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主要 表现为:
1、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家经济结 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组,致使按计划招生和培养的大学 生在学科和专业培养结构上难以跟得上这种变化,加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2、企业门槛高:
①用人高消费,追求高学历。
②只录用名牌大学毕业生,不要一般高校毕业生。
③用人单 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不少单位不招应届毕业生,过分强调大学生的工作经验,而忽 略了对员工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高校因素
1、高校扩招致使人才供需失衡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导致大学 毕业生人数骤增,而在现有经济发展条件下,毕业生数量的增幅却远远超过同期经 济发展速度,社会总需求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这就导致了人才的需求失衡,
现在社 会高等教育高增长率、社会就业形势紧张和劳动力市场严重分割高等教育高增长率反 映的是毕业生数量增长的速度适度的超前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超速只会得不 偿失。
2、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就业 指导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专业 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 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就业机会少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模式不合理,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计 划、教学模式和教材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 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使人职匹配产生错位,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其次,学 校市场信息灵敏性不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一些学校追求短期效应,不顾本校 自身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人才过剩、还有一 些学校对一些冷门专业不及时减少招生人数,导致部分大学生未毕业就先失业的状 况。最后,高校就业指导制度令人担忧。学历证书不能有效反映大学毕业生的职业 能力等信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历证书制度注重对知识的教育,但缺乏有针对性 的职业能力教育$自主创业制度门槛过高,公共就业服务缺位。
大学生个人因素
1、大学生就业观狭隘,许多大学生存 在择业观念误区,无视市场经济的严酷性,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想到中小企业 工作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宁愿出国带光环,不 在国内做职 员。
2、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欠缺和就业策略的失当,大学 生在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在自我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及评估反馈等 环节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自我评价不够客观,期望值太高。第 二,职业规划太过理想化,追求完美主义,总想一步到位,从而导致了很多大学 毕业生隐性失业。
3、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当代大学生的 诚信问题日益严重,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 书、文凭、履历等能带来方便,于是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用人单位的初步信 任。这种行为对大学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4、应届毕 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心态,目前大学生毕业前所具有的各类不 良心态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情况,很多毕业生呈现焦虑恐慌"消极悲 观"盲目屈就等心理状态,这些不良心理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时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工 作,不光对个人,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其他因素
1、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重要 的因素
2、自身素质欠缺,不明确相关的就业知识
3、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不合理
4、等级证书的限制
5、考验与就业的矛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