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直在宇宙中移动吗
地球一直在宇宙中移动吗,在浩瀚的宇宙里面,很多的物体都是一直在不断的移动的,就好比我们的地球,是一直在围绕这太阳在自转。很多的人就会有疑问,难道地球一直在宇宙中移动吗?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时刻都在变化。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行,太阳携带着太阳系的全体成员在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而银河系也在运动着,由于宇宙中缺乏一个完整的相对参考系,所以我们只能测量出银河系在相对于3K背景的运动速度大约为600公里/秒。既然连身处其中的银河系都在高速运动,那么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无法固定,也在不停地运动中。
在古印度的传说中,认为世界是平的,被四头强壮的大象托举在背上,而这四头大象又稳稳地站立在一只巨型的乌龟背上,乌龟驮着四头大象和我们的世界,在宇宙中遨游。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现代科学早已证明,世界不是平的,而是一个球体,也并不存在驮着世界的大象和乌龟。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托着地球,不让它“掉下去”呢?其实,并没有什么在托着地球,地球是真真正正的一直在向下掉落!
我们借用童话中的小王子来看看地球是怎样向下掉落的。话说这天,小王子来到了太阳上(小王子穿梭宇宙,无所不能,暂且相信他也不怕太阳的高温和辐射)。百无聊赖的他向前抛出一块石头。
石头飞出一段距离,掉落在太阳的表面。顽皮的小王子捡起石头,再次更加用力地抛出。
这一次,石头飞出了更远的距离,并再次掉落在太阳的表面。小王子越玩越开心,他又一次捡起石头,更加用力地抛出。
天啊,石头居然被他抛出了半个太阳的距离,才掉落到太阳表面。小王子自豪地哈哈大笑着,捡起了掉落在太阳上的石头。这一次,他甩动臂膀,使出了浑身所有的力气,将石头抛了出去!
我们的小王子使出的力气实在是太大了,石头一边向下掉落,一边飞速向前,已经绕了太阳一整圈了,还没有掉落到太阳表面!小王子不得不迅速地躲闪,以防石头从他后方飞来,砸到他的脑袋。这块被小王子抛出的石头,就这样一边向前飞驰,一边向下掉落,一圈又一圈地绕着太阳,成为了一颗绕日公转的小石头。
物体之所以会“掉落”,是因为受到了万有引力的影响。我们的地球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它受到太阳的引力,一边朝向太阳掉落,一边高速向前飞驰。
它向前的线速度约为每小时108000千米,而它向太阳掉落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76千米,这两个速度达到了一个平衡点,于是地球就沿着自己的轨道,一圈又一圈地绕着太阳公转起来。不光是地球,所有拥有稳定公转轨道的行星、小行星、卫星、月亮、人造卫星,他们的公转,都是一边向主星掉落,一边飞速向前而形成的。
关于地球给我们生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较为神秘的星球,因为在这个神秘的星球上面,它上面孕育了整个太阳系当中唯一的智慧生命体,而且还让我们能够顺利的生活在这样,还给我们创造了如此之多的邻居,同时我们也能利用上面的资源制造出我们大脑中所想的物质。
地球上拥有很多的大陆板块,曾经科学家们做出过科学探测,证明出以前的大陆是一个板块只不过由于板块的一个漂移学说所导致的板块变成现如今的大陆。那么地球的板块一直在移动,为何多年过去了还是圆形,这其中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球板块的一个活动较为缓慢。
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地球内部的一个板块活动较为缓慢,我们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它的一个鉴定和成立都是科学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才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都是花费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更别说板块漂移的一个时间和行动。那肯定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合理的鉴定和了解,也正是如此,我们对于板块漂移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地球的形状是圆的。
其次,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地球的形状他是圆的,因为地球内部的形状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例如太阳的引力和地球内部的自转以及宇宙的摩擦所产生的圆形,那么大陆的板块也应该是圆的,只不过时间没有让它发生改变。
三、人类发现的时间还太过于短暂。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人类所发现的时间还是太过于短暂,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掘这样的一些地球奥秘,所以我们地球的板块才是圆的。但对于我们子孙后代来说,他们可以不完成我们的一个心愿,帮助我们对于板块的运动有了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
地球板块是怎么形成的?历经30亿年,一直在移动,至今不停歇
大陆漂移说是板块构造说的理论基础,后者被称为当代三大科学的进步之一。在大陆漂移理论提出之前,“收缩理论”(theory of contraction)是学术界的主流,人们相信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温度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冷却收缩,形成了山脉、海盆和大陆。但在20世纪初,收缩理论就受到了质疑,人们开始寻找其他促使地壳移动的驱动力。
魏格纳的“泛大陆”说
1912年的春天,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首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大陆曾经紧密相连,随后漂移到现在所处的位置。如今,大陆漂移说以及板块构造科学已经成为地质学的根基,但在魏格纳最初提出这个假设时,就像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一样,受到了无尽的质疑。
质疑者带着固定思维,将质疑集中在两个点:一是魏格纳只发现了地壳内存在巨大的能量,而没有证据说明板块间曾经是怎么相连的;二是他没有好的模型来解释各大洲如何分崩离析。
事实上,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实属偶然,但他提出这个假设并非只是灵光一闪。在提出假设的两年前,魏格纳在一次生病时,对挂在墙上的地图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发现巴西的大西洋沿岸好像与西非无比契合,于是他剪下了各大洲的地图进行拼接,试图展示出大陆曾经的样貌。
与此同时,魏格纳开始搜集位于海洋两边陆地上植物和动物的证据,他发现不仅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有袋动物相似度极高,就连寄生虫都趋同。在南美洲和非洲二叠纪冰川沉积物,可见一种名为中龙的淡水爬行动物,在许多其他大陆上也可以找到。美洲的阿拉巴契亚山脉和苏格兰的喀利多尼亚山脉,可以融合在一起。
魏格纳将这个曾经的超级大陆被称为“Pangea”,也就是泛大陆。到1915年,魏格纳正式出版了著作《大陆与海洋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详细解释了他的理论。
作为气象学家的魏格纳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科学家的质疑和嘲讽,地质学家称他为“神志不清的自我狂欢”,古生物学家直呼“日耳曼伪科学”。在传统地质研究者看来,地球上的板块是固定的,南美洲非洲大陆上类似的化石,完全是由于古老路桥的作用,而这些连接不同大陆间的陆桥已经沉入了海底,古生物学家则直接否定了不同大陆上化石的相似性。
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理论
直到20世纪50年代,新的证据和资料让人们重新审视魏格纳的理论,地球科学学者和物理学家都从新的角度进行关于地球演变的科学研究。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海底磁测和地下核试验地震监测发现了板块边缘,海底磁异常的交替模式表明了海底扩张和板块诞生。
事实证明,魏格纳关于化石和岩石的大部分观测是正确的,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泛古陆是一个超级大陆,形成于2亿到2.5亿年。但是不可否认,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并没有解释大陆是如何在地球上运动的,70年代的板块构造理论则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现在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6大板块,分别为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除此之外,还有大约20几个小板块。这种划分是由萨维尔·勒皮雄(Xavier Le Pichon)在1968年提出的,这些板块一直处在缓慢的移动中。
各板块运动的动力是地幔中的对流,也就是地幔对流(mantle convection)。地幔由温度很高的热物质组成,随着热量的的增加,产生向上的热流,当热流遇到地壳底部时,就会向四周分流,随着温度的下降,热物质又沉降到地幔中,从而形成地幔对流环。这种对流既是热量传递,也是地球内部的能量向地球表面输送的途径。
在此过程中,板块之间形成三种不同的边界类型。热物质沿着洋中脊不断上升,形成新的海洋地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也就是离散型边界。
在大洋板块与大陆版块之间还存在俯冲带,当两个构造板块相遇时,密度较大的大洋板块会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也就是汇聚边界。还有一种板块边界,被称为守恒性边界。
通过岩石和化石证据,地球科学家重建了地球大陆的历史,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板块构造大致开始于30亿年前。大约11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名为罗迪尼亚(Rodinia)的超大陆,大约6亿年前,罗迪尼亚超大陆开始分裂,随后又通过聚合形成了冈瓦纳古陆(gondwana)和劳亚古陆(Laurasia land)。
现在我们所在的大陆形成于3亿年前,被称为盘古大陆(Pangea),那时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欧洲紧挨在一起。随着1.5亿年前盘古大陆的分裂解体,形成了今天的大陆形态。
从大陆漂移理论到板块构造学说,科学界对地球古陆形成过程的探索始终在更新。为这些探索奠定基础的魏格纳,受到的质疑远远多于称赞。1930年魏格纳在一次前往格陵兰岛的科学探险中丧生,他未能在生前看到自己的理论被学术界广为接受,但大陆漂移说却成为最重要和运用最为广泛的地质理论之一,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生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档为doc格式